技術創新為品質工程添“翼”
本站消息 涵洞多,結構樣式多,地形復雜,傳統工藝施工周期長,面對擺在眼前的難題,是按部就班,還是積極尋求技術上的突破。中鐵十五局五公司梁開項目的做法是,直面難題求突破,讓技術創新為品質工程“添翼”。
重慶梁平至四川開江高速公路(重慶段)工程項目位于重慶市梁平區境內,管段全長19.79公里,工程造價14.8億元,合同工期36個月。作為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”交通強國試點項目,項目建成將進一步完善成渝城市群高速路網綜合布局,增強高速公路路網密度,形成重慶梁平、四川開江、重慶開州之間最快捷對內對外通道,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十分顯著。但于此同時,項目“穿山越嶺”,需要設涵洞115道,施工難度較大。
目前,國內大部分涵洞施工以傳統支架現澆,組合模板立模為主,需要頻繁的安拆模板、支架以及施工平臺,不僅增加了材料周轉時間,而且所用模板多為小塊鋼模板,導致施工接縫較多,大面平整度控制不好,墻身外觀質量差。針對施工難點,項目積極開展涵洞自行式模板臺車施工技術研究。模板臺車避免了模板拼裝、腳手架支撐不到位所出現的脹模、錯臺、拼縫,提高了混凝土的外觀質量。使涵洞作業施工更加機械化,減少人員配置,一個涵洞臺身混凝土施工只需人員4人,其施工便捷、所需人工及機械少、能保證成品質量等特點受到在涵洞建設中“大顯身手”。該QC成果在中國施工企業協會、天津市、集團公司等獲獎。此外,項目通過上跨高速鋼混組合梁施工技術研究,提高鋼混組合梁施工的經濟性,確保了鋼混組合梁工程施工過程安全質量。集成BIM+GIS技術與視頻監控平臺系統,更是以"數據鏈開發與應用"為技術創新主線,實現了對施工現場安全隱患生態數字化升級助力,有效的促進并推動了項目建設管理信息化向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發展。
(中鐵十五局五公司 趙純杰 陳素娟)